顶部
收藏

侵权责任法


作者:
张民安 杨彪
定价:
52.00元
ISBN:
978-7-04-030421-3
版面字数:
67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48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1-02-16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法学
二级分类:
法学
三级分类:
法学

本书以我国最新通过的《侵权责任法》为主线,结合我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和两大法系国家侵权法的最新发展趋势,对侵权责任的一般理论、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的一般原则、行为人侵害他人有形人格权、无形人格权、有形财产权和无形财产权承担的侵权责任、行为人就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对他人承担的替代责任、行为人就其违反所承担的保护义务对他人承担的侵权责任、行为人就其实施的物的侵权行为对他人承担的各种具体、特殊的过错侵权责任或者严格责任等问题做出了说明。

本书理论新颖,内容全面,资料丰富,论证科学,语言生动,结构紧凑,逻辑严密,体现出理论性、科学性、生动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统一。

本书既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适合立法者、法官、律师等政法人士使用,同时,本书还适合那些希望了解侵权责任法的广大社会公众使用。

  • 第一编 侵权法的基本原理
    • 第一章 侵权与侵权法概述
      • 第一节 侵权行为与侵权法的性质
        • 一、侵权行为的界定
        • 二、侵权行为的特征
        • 三、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 四、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
        • 五、侵权法的性质和地位
      • 第二节 侵权法的历史
        • 一、古代社会的结果责任
        • 二、罗马法的侵权责任制度
        • 三、近代侵权责任制度
        • 四、现代侵权责任制度
        • 五、我国侵权法
      • 第三节 侵权法的目的
        • 一、导论
        • 二、侵权法的四种目的
        • 三、侵权法的利益平衡性
      • 第四节 侵权法所保护的利益范围和程度
        • 一、导论
        • 二、侵权责任法保护的利益范围
        • 三、侵权法对他人利益的保护程度
        • 四、决定侵权法对他人利益保护程度的因素
      • 第五节 过错侵权责任与其他替代性补偿制度
        • 一、导论
        • 二、保险制度对侵权法的影响
        • 三、社会保障制度对侵权法的影响
        • 四、严格责任对过错侵权法的影响
    • 第二章 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
      • 第一节 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概述
        • 一、侵权责任理论根据的意义
        • 二、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过错
        • 三、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危险或其他
      • 第二节 过错侵权责任
        • 一、过错侵权责任的界定
        • 二、过错侵权责任的特征
        • 三、过错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
        • 四、过错推定规则
      • 第三节 严格责任
        • 一、严格责任的界定
        • 二、严格责任的特征
        • 三、严格责任的理论根据
        • 四、严格责任的适用范围
      • 第四节 公平责任
        • 一、公平责任的性质和特征
        • 二、公平责任的制定法根据
        • 三、公平责任的构成要件
        • 四、公平责任的废除
    • 第三章 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 第一节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一般理论
        • 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界定
        • 二、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和特殊构成要件
        • 三、过错侵权责任、严格责任和公平责任的构成要件
        • 四、我国学说关于过错侵权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论争
      • 第二节 侵权行为
        • 一、侵权行为的分类
        • 二、人的侵权行为与物的侵权行为
        • 三、过错侵权行为和非过错侵权行为
        • 四、本人的侵权行为和第三人的侵权行为
        • 五、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
        • 六、故意侵权行为与过失侵权行为
        • 七、作为侵权行为与不作为侵权行为
      • 第三节 损害
        • 一、损害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 二、可予赔偿的损害
        • 三、不予赔偿的损害
        • 四、财产损害
        • 五、非财产损害
        • 六、机会损失
      • 第四节 因果关系
        • 一、因果关系的观念
        • 二、因果关系的特征
        • 三、因果关系的学说
    • 第四章 侵权责任的具体实行
      • 第一节 侵权责任的方式
        • 一、侵权责任的狭义和广义界定
        • 二、停止侵害的法律救济措施
        • 三、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法律救济措施
        • 四、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的法律救济措施
        • 五、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法律救济措施
        • 六、损害赔偿的法律救济措施
      • 第二节 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
        • 一、赔偿全部损害的原则
        • 二、仅仅赔偿损害的原则
        • 三、一次性要求赔偿全部损害的原则
        • 四、司法的自由裁量原则
      • 第三节 侵权责任的免除
        • 一、侵权责任抗辩事由概述
        • 二、行为人无过错的抗辩事由
        • 三、法定秩序的抗辩事由
        • 四、他人态度的抗辩事由
      • 第四节 侵权责任的减轻
        • 一、导论
        • 二、过失相抵规则对行为人侵权责任的减轻
        • 三、减损规则对行为人侵权责任的减轻
        • 四、损益同销规则对行为人侵权责任的减轻
  • 第二编 过错侵权责任的一般原则
    • 第五章 侵权过错的分析方法
      • 第一节 侵权过错分析方法的选择
        • 一、二元或三元过错理论
        • 二、主观过错与客观过错分析方法选择的后果
        • 三、当代客观过错的主导地位
      • 第二节 主观过错
        • 一、主观过错的意义
        • 二、意志在主观过错中的作用之一:过错的区分
        • 三、意志在主观过错中的作用之二:意志是过错可责难性的条件
        • 四、主观过错理论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客观过错
        • 一、侵权过错的客观界定
        • 二、客观过错的判断标准之一:危险理论
        • 三、客观过错的判断标准之二:理性人的标准
    • 第六章 法定义务的一般理论
      • 第一节 法定义务在过错侵权责任中的地位
        • 一、法定义务的普遍性与特定性
        • 二、法定义务在过错侵权责任中的地位
        • 三、法定义务的渊源
      • 第二节 制定法上的注意义务
        • 一、制定法规定的注意义务在侵权法上的地位
        • 二、违反制定法规定的义务所承担的侵权责任性质
        • 三、违反制定法规定的义务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
        • 四、结论
      • 第三节 非制定法上的注意义务
        • 一、非制定法上的注意义务理论在现代法律中的确立
        • 二、非制定法上的注意义务产生的抽象渊源
        • 三、非制定法上的注意义务产生的具体渊源
        • 四、本书的评价
    • 第七章 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
      • 第一节 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的区分原则
        • 一、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
        • 二、作为义务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 三、作为义务的具体形式
      • 第二节 不作为不承担侵权责任的原则
        • 一、不作为不承担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
        • 二、不作为不承担侵权责任的根据
        • 三、不作为不承担侵权责任的例外
      • 第三节 作为义务产生的根据
        • 一、基于特殊关系产生的作为义务
        • 二、基于责任的自愿承担产生的作为义务
        • 三、基于可预见性理论产生的作为义务
        • 四、基于行为人的积极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
        • 五、基于合同约定产生的作为义务
      • 第四节 好人撒马利亚人法
        • 一、好人撒马利亚人法的意义
        • 二、好人撒马利亚人法在侵权法上的肯定地位
        • 三、好人撒马利亚人法在侵权法上的否定地位
        • 四、我国法律应当采取的理论
  • 第三编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八章 侵害他人有形人格利益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有形人格权与无形人格权的区分
        • 一、我国学说对人格权分类的扬弃
        • 二、有形人格权和无形人格权理论的确立
        • 三、有形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 第二节 侵犯他人身体权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身体权侵权责任制度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 二、人的身体的不可侵犯性
        • 三、人的身体的不可处分性
        • 四、人的组成部分的完整性的法律保护
        • 五、侵犯他人身体权承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 第三节 侵犯他人生命权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行为人就其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对他人承担的侵权责任范围
        • 二、行为人对直接受害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 三、行为人对间接受害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 第四节 侵犯他人健康权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侵害他人健康权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范围
        • 二、性病患者就其传染性病的行为对他人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三、艾滋病人就其传染Aids的行为对他人承担的侵权责任
        • 四、医院或者血液中心就其HIV血液感染承担的侵权责任
        • 五、行为人就其侵权行为对植物状态中的受害人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九章 侵害他人无形人格利益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无形人格权侵权责任制度的一般理论
        • 一、导论
        • 二、无形人格权的非财产性理论
        • 三、无形人格权的财产性理论
        • 四、无形人格权的性质对行为人损害赔偿责任性质的影响
        • 五、无形人格权侵权责任当中的利益平衡理论
      • 第二节 侵害他人姓名权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姓名侵权责任制度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 二、姓名侵权责任制度保护的姓名范围
        • 三、行为人承担姓名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四、姓名侵权的法律救济措施
      • 第三节 侵害他人隐私权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隐私侵权责任制度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 二、公开他人私人事务的隐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三、侵扰他人安宁的隐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四、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措施
        • 五、隐私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 第四节 侵害他人肖像权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肖像侵权责任制度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 二、肖像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三、肖像侵权的法律救济措施
        • 四、肖像侵权的抗辩事由
    • 第十章 侵害他人名誉利益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名誉侵权责任制度概述
        • 一、名誉权的界定
        • 二、名誉侵权的界定
        • 三、名誉侵权责任制度在两大法系国家侵权法中的地位
        • 四、名誉侵权责任制度在我国侵权法中的地位
      • 第二节 名誉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行为人做出的陈述是具有名誉毁损性质的虚假陈述
        • 二、行为人对第三人公开具有名誉毁损性质的陈述
        • 三、具有名誉毁损性质的陈述关乎或者涉及他人
        • 四、行为人在公开对他人名誉具有毁损性质的陈述时存在过错
      • 第三节 名誉侵权的法律救济措施
        • 一、名誉侵权法律救济措施的类型
        • 二、损害赔偿的法律救济措施
        • 三、回应权的法律救济措施
        • 四、撤回的法律救济措施
        • 五、其他形式的法律救济措施
      • 第四节 名誉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 一、事实真实的抗辩事由
        • 二、公正评论的抗辩事由
        • 三、绝对免责特权和相对免责特权的抗辩事由
        • 四、宪政保护特权
        • 五、他人的同意
  • 第四编 侵害他人财产利益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十一章 侵害他人有形财产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有形财产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行为人实施了某种动产、不动产侵害行为
        • 二、行为人实施的动产、不动产侵害行为是过错行为
        • 三、行为人的动产、不动产侵害行为侵害了侵权法认可的某种动产、不动产
        • 四、原告对被侵害的动产、不动产享有占有权
        • 五、行为人的动产、不动产侵害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或者可能会导致潜在的损害
      • 第二节 行为人实施的动产、不动产侵害行为
        • 一、行为人非法剥夺他人对其动产、不动产的占有行为
        • 二、行为人从根本上改变他人动产、不动产性质或者特征的行为
        • 三、行为人毁损他人动产、不动产的行为
        • 四、行为人非法处分他人动产、不动产的行为
        • 五、第三人非法接受他人动产、不动产的行为
        • 六、行为人拒绝返还合法占有的动产、不动产的行为
        • 七、行为人非法侵入他人动产、不动产之内或者之上的行为
      • 第三节 原告利益的确定
        • 一、一般原则
        • 二、原告对动产、不动产享有的现实占有权
        • 三、原告对动产、不动产享有的即刻占有权
        • 四、第三者的权利
      • 第四节 有形财产侵权的法律救济
        • 一、损害赔偿之外的法律救济措施
        • 二、动产、不动产被损坏时的损害赔偿
        • 三、动产、不动产被毁灭或者被非法处分时的损害赔偿
        • 四、动产、不动产被添附时的损害赔偿
        • 五、动产、不动产被非法进入时的损害赔偿
    • 第十二章 故意侵害他人纯经济利益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干预他人契约关系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导论
        • 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三、对行为人干预他人契约关系的法律救济
      • 第二节 共谋侵权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导论
        • 二、以非法手段所为的共谋侵权
        • 三、以合法手段所为的共谋侵权
        • 四、共谋侵权责任的共同构成要件
        • 五、对共谋侵权的法律救济
      • 第三节 威胁侵权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导论
        • 二、威胁侵权的种类
        • 三、威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四、威胁侵权的责任形式
      • 第四节 欺诈侵权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欺诈行为的侵权性
        • 二、欺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三、欺诈侵权的责任形式
    • 第十三章 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概述
        • 一、知识产权侵权的性质
        • 二、知识产权侵权的特殊性
        • 三、知识产权侵权的一般性
      • 第二节 行为人实施的知识产权侵害行为
        • 一、知识产权侵害行为的种类
        • 二、知识产权的主要侵害行为
        • 三、知识产权的次要侵害行为
      • 第三节 知识产权侵权的抗辩事由
        • 一、知识产权的许可原则
        • 二、知识产权的公正使用原则
        • 三、知识产权的竭尽原则
        • 四、知识产权的先使用原则
        • 五、知识产权法的其他原则
      • 第四节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
        • 一、知识产权侵权法律救济措施的类型
        • 二、禁止令的法律救济措施
        • 三、扣押、没收或者销毁侵害原告知识产权的作品、产品或者商标标识及侵权工具
        • 四、实际损失的赔偿、利润的返还或者法定赔偿
  • 第五编 行为人就第三人实施的侵权行为承担的替代责任
    • 第十四章 父母就其未成年子女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根据
        • 一、导论
        • 二、父母就其未成年子女的行为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根据
        • 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承担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
        • 四、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承担侵权责任的性质
      • 第二节 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是未成年子女
        • 二、未成年子女实施了侵权行为
        • 三、实施侵权行为的未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具有监护关系或者控制关系
        • 四、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存在过错
      • 第三节 未成年子女的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侵权责任的承担
        • 一、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所承担的替代责任
        • 二、未成年子女本身是否对他人承担侵权责任
        • 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是否同未成年子女一起对他人承担连带责任
    • 第十五章 国家就其机关或者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国家侵权责任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 一、从国家免责到国家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则
        • 二、国家侵权责任在当今两大法系国家侵权法中的地位
        • 三、国家侵权责任在我国侵权法中的地位
      •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
        • 一、国家赔偿责任的特殊性
        • 二、国家赔偿责任的侵权性
        • 三、国家侵权责任的过错性
      • 第三节 国家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国家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二、能够导致国家承担替代责任的国家机关或者机关工作人员
        • 三、国家机关或者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了过错侵权行为
        • 四、国家机关或者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实施了侵权行为
      • 第四节 国家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范围
        • 一、国家损害赔偿责任的两种立法例
        • 二、两大法系国家关于国家损害赔偿责任范围的规定
        • 三、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损害赔偿责任范围
        • 四、我国国家损害赔偿范围与一般损害赔偿范围的一致性
    • 第十六章 雇主就其雇员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雇主替代责任的性质
        • 一、雇主替代责任的界定
        • 二、雇主替代责任的历史发展
        • 三、雇主替代责任的三种理论
        • 四、我国雇主替代责任的性质
      • 第二节 雇主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雇佣关系的存在
        • 二、雇员实施了过错侵权行为
        • 三、雇员实施的侵权行为与其职务活动相关
      • 第三节 法律效果
        • 一、他人的损害赔偿侵权法
        • 二、雇主替代责任的抗辩事由
        • 三、雇主对雇员的追偿权
        • 四、雇主对雇员侵权责任的补偿或者保险
    • 第十七章 医疗机构就其医务人员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医疗机构就其医务人员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性质
        •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界定
        • 二、医务人员的特征
        • 三、医疗机构侵权责任的法律根据
        • 四、医疗机构替代责任的性质
      • 第二节 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和保密义务
        • 二、医务人员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 三、医务人员承担的各种作为义务和不作为过错行为
      • 第三节 法律效果
        • 一、医疗机构同医务人员对他人承担的连带责任
        • 二、医疗机构单独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三、医疗机构承担的竞合责任
        • 四、医疗机构拒绝承担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 第六编 行为人违反保护义务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十八章 行为人违反保护义务承担侵权责任的一般理论
      • 第一节 保护义务理论的确立
        • 一、两大法系国家对保护义务理论的认可
        • 二、我国侵权法对保护义务理论的认可
        • 三、保护义务的契约性和侵权性
      • 第二节 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行为人违反了对他人承担的保护义务
        • 二、第三人对他人实施了过错侵权行为
        • 三、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与他人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三节 行为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范围
        • 一、导论
        • 二、补充责任理论的具体适用
        • 三、我国补充责任存在的问题
        • 四、统一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建立
    • 第十九章 不同行为人违反保护义务所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承担的保护义务
        • 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承担保护义务的根据
        • 二、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承担侵权责任的性质
        • 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四、法律效果
      • 第二节 雇主承担的保护义务
        • 一、雇主承担保护义务的法律根据
        • 二、雇主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三、法律效果
      • 第三节 公共服务经营者承担的保护义务
        • 一、公共服务经营者承担保护义务的根据
        • 二、公共服务经营者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三、法律效果
      • 第四节 其他行为人承担的保护义务
        • 一、体育比赛组织者承担的保护义务
        • 二、主人承担的保护义务
        • 三、物业管理公司承担的保护义务
  • 第七编 行为人就物的侵权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一)
    • 第二十章 就物的侵权行为承担侵权责任的一般理论
      • 第一节 物的侵权行为的性质
        • 一、行为人就物的侵权行为承担的两种责任
        • 二、物的侵权行为的构成
        • 三、物的侵权行为的特点
      • 第二节 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能够引起侵权责任的物
        • 二、物的积极媒介作用
        • 三、物的实际控制权人
      • 第三节 三分法或者两分法的身份区分原则
        • 一、身份区分原则的基本含义
        • 二、三分法的身份区分原则
        • 三、两分法的身份区分原则
        • 四、不动产权人对非法进入者例外情况下承担的合理保护义务
      • 第四节 行为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 一、行为人就其过错侵权行为对他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 二、行为人就其实施的非过错侵权行为对他人承担的严格责任
        • 三、行为人拒绝承担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 第二十一章 行为人就物的侵权行为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
      • 第一节 道路施工方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
        • 一、道路施工方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
        • 二、道路施工方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
        • 三、施工工程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权人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二节 建筑物、构筑物倒塌引起的过错侵权责任
        • 一、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的性质
        • 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
        • 三、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6条承担侵权责任的人
        • 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抗辩事由
      • 第三节 脱落物、坠落物引起的过错侵权责任
        • 一、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权人承担的过错推定责任
        • 二、建筑物、构筑物控制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三、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权人就第三人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
        • 四、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 第四节 承担保护义务的行为人就其危险物件或者环境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
        • 一、承担保护义务的行为人就其危险物件或者环境对他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一般原则
        • 二、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就其危险物件或者环境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
        • 三、公共服务经营者就其危险物件或者环境对他人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五节 其他行为人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
        •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承担的补偿责任
        • 二、林木、树木或者植物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权人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三、行为人就其堆放物、倾倒物或者遗撒物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
    • 第二十二章 产品的生产商或者经销商承担的产品责任
      • 第一节 产品责任概述
        • 一、产品责任的法律特征
        • 二、产品责任在两大法系国家和我国侵权法中的地位
        • 三、产品责任的过失性或者严格性
      • 第二节 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引起他人损害的是生产者、销售者生产或者销售的产品
        • 二、生产者、销售者生产或者销售的产品存在缺陷
        • 三、缺陷产品引起他人损害
        • 四、产品缺陷同他人遭受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五、承担产品责任的是生产者、销售者
      • 第三节 产品责任的承担
        • 一、损害赔偿的法律救济措施
        • 二、生产者、销售者、第三人之间的损害赔偿责任
        • 三、损害赔偿之外的法律救济措施
      • 第四节 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
        • 一、产品未投入流通
        •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缺陷尚未存在
        • 三、发展风险抗辩
        • 四、受害人的过错
  • 第八编 行为人就物的侵权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二)
    • 第二十三章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控制人就其机动车事故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基础理论
        •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界定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法律特征
        •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特性
        •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性质
      • 第二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引起他人损害的媒介是机动车
        • 二、机动车引起了交通事故
        •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同他人遭受的损害之间存在牵连关系
        • 四、机动车驾驶者在驾驶机动车时存在过错
      • 第三节 与机动车交通事故有牵连关系的人
        • 一、机动车的所有人与机动车驾驶者
        • 二、机动车的实际控制人
        • 三、行人
      • 第四节 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
        • 一、受害人要求与交通事故有牵连关系的人承担侵权责任
        • 二、受害人要求与交通事故无牵连关系的人承担侵权责任
        • 三、与机动车交通事故有牵连关系的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 第二十四章 环境污染者就其污染环境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基础理论
        • 一、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特征
        • 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在侵权法上的地位
        • 三、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性质
      • 第二节 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导致他人损害的媒介是受污染的环境
        • 二、排放废弃物的污染行为
        • 三、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 四、损害后果
      • 第三节 环境污染者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导论
        • 二、环境污染者身份认定的普遍规则
        • 三、环境污染者身份认定的特殊情形
      • 第四节 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抗辩
        • 一、不可抗力
        • 二、受害人过错
        • 三、第三人过错
    • 第二十五章 行为人就其实施的高度危险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高度危险责任的基础理论
        • 一、高度危险责任的界定
        • 二、高度危险责任的特征
        • 三、高度危险责任在两大法系国家和我国侵权法中的地位
      • 第二节 高度危险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行为人实施了高度危险行为
        • 二、行为人实施的高度危险行为同他人遭受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三、行为人在从事高度危险行为时已经尽到了最大限度的注意义务
      • 第三节 高度危险责任的承担
        • 一、正常情况下严格责任的承担
        • 二、特殊情况下严格责任的承担
        • 三、行为人拒绝承担严格责任的抗辩事由
    • 第二十六章 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其动物引起的损害承担的侵权责任
      • 第一节 动物损害责任的基础理论
        • 一、动物损害责任的特征
        • 二、动物损害责任在侵权法上的地位
        • 三、动物损害责任的性质
      • 第二节 动物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一、导致他人损害的媒介是动物
        • 二、动物实施的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
        • 三、动物是在控制权人或者管理权人控制或者管理时实施了致害行为
        • 四、动物的控制权人或者管理权人实施了侵权行为
      • 第三节 动物控制权人或者管理权人承担的侵权责任
        • 一、导论
        • 二、正常情况下动物控制权人或者管理权人的具体认定
        • 三、特殊情况下动物控制权人或者管理权人的具体认定
      • 第四节 动物损害责任的抗辩
        • 一、控制权人或管理权人没有过错
        • 二、受害人的故意或者过失
        • 三、受害人的自甘风险行为
        • 四、不可抗力
        • 五、第三人的过错侵权行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