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现代通信原理(第二版)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罗新民 薛少丽 田琛
定价:
52.10元
ISBN:
978-7-04-024262-1
版面字数:
64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26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08-06-18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电气/电子信息/自动化类
二级分类:
电子信息/通信专业课
三级分类:
通信原理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是按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为主线的新体系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的有机化学教科书。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共二十章。第一部分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各种类型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及规律、结构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波谱性质特征等。第二部分是有机化学反应。按照反应类型分类,系统讨论各类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包括反应机理、反应活性、选择性、立体化学以及在合成中的应用等。第三部分是生物有机化合物。介绍生物体中主要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特点及生物功能。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生命科学和药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 1.2 信息、信息量与信道容量公式
      • 1.2.1 消息、信号与信息
      • 1.2.2 信息量
      • 1.2.3 平均信息量
      • 1.2.4 香农信道容量公式
    • 1.3 通信系统模型
      • 1.3.1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 1.3.2 通信系统的分类
      • 1.3.3 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
    • 1.4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 1.4.1 有效性
      • 1.4.2 可靠性
    • 习题
  • 第二章 确定信号分析
    • 2.1 信号的正交展开与频谱分析
      • 2.1.1 信号的正交展开
      • 2.1.2 信号的频谱分析
    • 2.2 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 2.2.1 能量信号与能量谱密度函数
      • 2.2.2 功率信号与功率谱密度函数
    • 2.3 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函数
      • 2.3.1 能量信号的相关函数
      • 2.3.2 能量信号的相关定理
      • 2.3.3 功率信号的相关函数
    • 2.4 窄带系统与窄带信号分析
      • 2.4.1 一般方法——傅里叶逆变换法
      • 2.4.2 解析法——等效低通网络函数法
    • 2.5 信号带宽
    • 2.6 复数信号与时域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
      • 2.6.1 复数信号的定义
      • 2.6.2 复数信号的实部与虚部及希尔伯特变换
      • 2.6.3 实时间信号的复指数表示与解析信号表示
      • 2.6.4 窄带实时间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复数化求解
    • 习题
  • 第三章 随机信号与噪声分析
    • 3.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 3.2 随机过程的统计描述
      • 3.2.1 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
      • 3.2.2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 3.3 平稳随机过程
      • 3.3.1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及其含义
      • 3.3.2 平稳随机过程的一维与二维概率密度函数
      • 3.3.3 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 3.3.4 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 3.3.5 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遍历性)
    • 3.4 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的关系——维纳-欣钦定理
    • 3.5 两个随机过程之间的统计联系
      • 3.5.1 联合分布函数与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 3.5.2 互相关函数
      • 3.5.3 互谱密度函数
    • 3.6 正态随机过程
      • 3.6.1 正态随机过程的定义
      • 3.6.2 正态随机过程的性质
    • 3.7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 3.8 白噪声、散弹噪声与热噪声
    • 3.9 白色随机过程通过窄带线性系统——窄带噪声
      • 3.9.1 窄带噪声的波形特征
      • 3.9.2 nc(t)与ns(t)以及R(t)与θ(t)的统计特性
    • 3.10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的统计特性
    • 习题
  • 第四章 信号设计导论
    • 4.1 信号与信号设计
      • 4.1.1 信号设计的基本概念
      • 4.1.2 信号设计的基本原则
    • 4.2 匹配滤波器
      • 4.2.1 匹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 4.2.2 匹配滤波器的输出响应
      • 4.2.3 输入为非白噪声时匹配滤波器的传输特性
    • 4.3 信号单元的相关函数
      • 4.3.1 信号单元
      • 4.3.2 波形信号单元的相关函数
      • 4.3.3 序列信号单元的相关函数
    • 4.4 鸟声信号单元
      • 4.4.1 鸟声信号的时域表示
      • 4.4.2 鸟声信号的频谱
      • 4.4.3 鸟声信号单元的自相关函数
    • 4.5 巴克(Barker)序列
      • 4.5.1 巴克序列及其自相关函数
      • 4.5.2 巴克序列的演变
      • 4.5.3 巴克序列的检测问题
    • 4.6 m序列信号单元
      • 4.6.1 m序列的产生
      • 4.6.2 特征多项式与序列多项式
      • 4.6.3 m序列的产生条件
      • 4.6.4 m序列信号单元的性质
      • 4.6.5 Gold序列
      • 4.6.6 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M序列
      • 4.6.7 m序列的应用
    • 4.7 超正交单纯码与阿达玛(Hadarmard)矩阵
      • 4.7.1 超正交单纯码
      • 4.7.2 阿达玛矩阵H
    • 习题
  • 第五章 幅度调制系统
    • 5.1 引言
    • 5.2 标准幅度调制(AM)
      • 5.2.1 AM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
      • 5.2.2 AM信号的解调
      • 5.2.3 AM信号的功率分布与调制效率
    • 5.3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
      • 5.3.1 DSB信号的时域表示
      • 5.3.2 DSB信号的频域表示
      • 5.3.3 DSB信号的解调
    • 5.4 单边带调制(SSB)
      • 5.4.1 SSB信号产生模型与已调信号频谱
      • 5.4.2 SSB信号的解调
      • 5.4.3 SSB信号的时域波形
    • 5.5 残留边带调制(VSB)
      • 5.5.1 VSB信号产生模型
      • 5.5.2 VSB信号的解调
    • 5.6 幅度调制系统的一般模型
      • 5.6.1 幅度调制信号产生的一般模型
      • 5.6.2 SSB调制模型
      • 5.6.3 VSB调制模型
    • 5.7 幅度调制信号解调的一般模型
      • 5.7.1 同步解调
      • 5.7.2 包络解调
    • 5.8 幅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5.8.1 通信系统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模型
      • 5.8.2 幅度调制系统同步解调时的抗噪声性能
      • 5.8.3 幅度调制系统包络解调时的抗噪声性能
    • 习题
  • 第六章 角度调制系统
    • 6.1 引言
    • 6.2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 6.2.1 相位调制(PM)
      • 6.2.2 频率调制(FP)
    • 6.3 调频信号频谱分析与卡森(Carson)带宽
      • 6.3.1 窄带调频(NBFM)
      • 6.3.2 简谐信号调制时的宽带调频
      • 6.3.3 卡森带宽
    • 6.4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 6.4.1 调频信号的产生
      • 6.4.2 调频信号的解调
    • 6.5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6.5.1 窄带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6.5.2 宽带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6.6 加重措施对噪声特性的改善
    • 6.7 频分复用(FDM)
    • 习题
  • 第七章 信源编码
    • 7.1 离散无记忆信源(DMS)编码
      • 7.1.1 等长编码
      • 7.1.2 不等长编码
    • 7.2 抽样定理
      • 7.2.1 低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 7.2.2 自然抽样
      • 7.2.3 平顶抽样
      • 7.2.4 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 7.3 脉冲模拟调制
    • 7.4 脉冲编码调制(PCM)
      • 7.4.1 PCM基本原理
      • 7.4.2 均匀量化与量化噪声
      • 7.4.3 压扩原理与非均匀量化
      • 7.4.4 PCM编码
      • 7.4.5 PCM译码
    • 7.5 PCM信号的时分复用
      • 7.5.1 时分复用(TDM)原理
      • 7.5.2 PCM基群帧结构与高次群
      • 7.5.3 PCM信号的带宽
      • 7.5.4 时分复用(TDM)与频分复用(FDM)的比较
    • 7.6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7.6.1 量化噪声的影响
      • 7.6.2 误码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 7.7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 7.8 增量编码调制(DM或ΔM)
      • 7.8.1 ΔM的基本原理
      • 7.8.2 量化噪声与过载量化噪声
      • 7.8.3 增量编码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7.8.4 增量总和(Δ-∑)调制与自适应数字压扩增量调制
    • 7.9 PCM系统与ΔM系统的比较
    • 7.10 语音和图像信号的压缩编码
      • 7.10.1 语音压缩编码
      • 7.10.2 图像压缩编码
    • 习题
  • 第八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 8.1 引言
    • 8.2 数字基带信号
      • 8.2.1 数字基带信号的要求
      • 8.2.2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 8.2.3 常用的基带传输码型
    • 8.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 8.4 无码间串扰传输系统与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
      • 8.4.1 基带系统传输特性与码间串扰
      • 8.4.2 无码间串扰系统特性
      • 8.4.3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 8.4.4 无码间串扰的滚降系统特性
    • 8.5 部分响应系统
      • 8.5.1 余弦谱传输特性
      • 8.5.2 正弦谱传输特性
      • 8.5.3 部分响应系统
    • 8.6 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 8.6.1 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
      • 8.6.2 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
    • 8.7 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8.7.1 理想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8.7.2 最佳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8.8 均衡器原理
      • 8.8.1 频域均衡
      • 8.8.2 时域均衡
    • 8.9 眼图
    • 习题
  • 第九章 数字载波传输系统
    • 9.1 引言
    • 9.2 二进制数字已调信号及其功率谱
      • 9.2.1 2ASK信号
      • 9.2.2 2FSK信号
      • 9.2.3 2PSK与2DPSK信号
    • 9.3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 9.3.1 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9.3.2 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9.3.3 2PSK与2DPSK系统抗噪声性能
    • 9.4 各种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 9.5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 9.5.1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描述
      • 9.5.2 最佳接收机结构
      • 9.5.3 二进制最佳接收机性能分析
    • 9.6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 9.6.1 多进制幅移键控(MASK)
      • 9.6.2 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
      • 9.6.3 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
    • 9.7 改进型数字调制系统
      • 9.7.1 QAM调制
      • 9.7.2 连续相位频移键控(CPFSK)与MSK、TMF调制
      • 9.7.3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方式
    • 习题
  • 第十章 差错控制编码
    • 10.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 10.1.1 引起误码的原因与降低误码的常用方法
      • 10.1.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方法与差错控制方式
      • 10.1.3 有扰信道的编码定理
      • 10.1.4 重复编码的例子
      • 10.1.5 码间距离d及检错纠错能力
    • 10.2 常用的简单编码
      • 10.2.1 奇偶监督码
      • 10.2.2 二维奇偶监督码
      • 10.2.3 恒比码
    • 10.3 线性分组码
      • 10.3.1 线性分组码的概念
      • 10.3.2 线性分组码的构成与监督矩阵
      • 10.3.3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
      • 10.3.4 线性分组码的伴随式与检错纠错能力
      • 10.3.5 汉明码
    • 10.4 循环码
      • 10.4.1 循环码的基本概念与码多项式
      • 10.4.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与生成矩阵
      • 10.4.3 循环码的编码与解码
      • 10.4.4 BCH码
      • 10.4.5 CRC码
    • 10.5 交织编码
      • 10.5.1 交织编码的基本原理
      • 10.5.2 交织编码的方法与性能
    • 10.6 卷积码
      • 10.6.1 卷积码
      • 10.6.2 网格编码调制(TCM)
      • 10.6.3 Turbo码
    • 习题
  • 第十一章 同步原理
    • 11.1 同步的基本概念
    • 11.2 锁相环(PLL)的基本工作原理
      • 11.2.1 模拟锁相环
      • 11.2.2 数字锁相环
    • 11.3 载波同步
      • 11.3.1 插入导频法
      • 11.3.2 直接提取载波法
      • 11.3.3 载波同步的性能与相位误差对解调信号的影响
    • 11.4 码元同步
      • 11.4.1 插入导频法
      • 11.4.2 直接提取位同步法
      • 11.4.3 位同步相位误差对性能的影响
    • 11.5 群(帧)同步
      • 11.5.1 起止式同步法
      • 11.5.2 连贯插入特殊码字同步法
      • 11.5.3 间隔式插入同步码法
      • 11.5.4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 11.5.5 关于自群同步简介
    • 11.6 数字通信网的网同步
      • 11.6.1 主从同步方式
      • 11.6.2 相互同步方式
      • 11.6.3 独立时钟的同步方式
    • 习题
  • 第十二章 通信网
    • 12.1 通信网的基本原理
      • 12.1.1 通信网的概念
      • 12.1.2 通信网的基本要求
      • 12.1.3 通信网的交换方式
      • 12.1.4 通信网的约定
      • 12.1.5 多址接入
    • 12.2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 12.2.1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 12.2.2 通信网的类型
      • 12.2.3 通信网的网络体系结构
    • 12.3 数据通信网
      • 12.3.1 概述
      • 12.3.2 利用普通公用电话网进行数据通信
      • 12.3.3 分组交换网
      • 12.3.4 数字数据网(DDN)
    • 12.4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简介
      • 12.4.1 ISDN的概念
      • 12.4.2 ISDN的网络功能体系结构
    • 习题
  • 附录
    • 附录A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常用傅氏变换对
    • 附录B 误差函数表
    • 附录C 英文缩略词
  • 部分习题答案
  • 参考资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