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环境法


作者:
吕忠梅
定价:
28.00元
ISBN:
978-7-04-025873-8
版面字数:
3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88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9-01-15
物料号:
25873-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法学
二级分类:
法学
三级分类:
法学

本书立足于学习者对于环境法的实践性理解,在对环境法现象进行法学原理解释的同时,将环境法的知识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对社会上发生的环境事件、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律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指导学习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本书特别为学习者设计了资料摘录与案例导读,帮助学习者从实体法、程序法两个方面学习应用环境法律。本书选材简练,对环境法进行了理论梳理;内容精悍,不做过多的无关陈述;语言明快,阅读更加轻松。在基本原理方面注重环境法思维的养成,在法律制度的解释方面突出环境法应用能力训练,以启发学习者的独立思考、交给学习者具体应用环境法解决环境问题的钥匙为目的,也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以促进教学相长。

  • 致学生
    • 一、本书的基本考虑
    •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
    • 三、本书的学习工具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 一、环境
      • 二、环境问题
      • 三、环境保护
    • 第二节 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 一、发达国家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 二、中国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 三、环境法产生的原因
  • 第二章 环境法的含义
    • 第一节 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
      • 一、环境法的定义
      • 二、环境法的特征
    • 第二节 环境法的本质和价值
      • 一、环境法的本质
      • 二、环境法的目的
      • 三、环境法的价值
    • 第三节 环境法的体系
      • 一、环境法律体系概述
      • 二、我国现行的环境法效力体系
      • 三、环境法律体系的内部整合
  • 第三章 环境法律关系
    • 第一节 环境法律关系概述
      • 一、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
      • 二、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第二节 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一、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 二、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
      • 三、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
    • 第三节 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
      • 一、环境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
      • 二、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三、环境法律关系内容的特征
    • 第四节 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
      • 一、环境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 二、环境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
      • 三、环境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
    • 第五节 环境法律关系的运行
      • 一、环境法律关系运行的概念
      • 二、环境法律关系运行的原因
  • 第四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协调发展原则
      • 一、协调发展原则的含义
      • 二、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
    • 第二节 预防为主原则
      •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含义
      •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实现
    • 第三节 公众参与原则
      • 一、公众参与原则的含义
      • 二、公众参与原则的实现
    • 第四节 环境责任原则
      • 一、环境责任原则的含义
      • 二、环境责任原则的实现
  • 第五章 国家的环境管理
    • 第一节 国家环境管理权
      • 一、国家环境管理与国家环境管理权
      • 二、国家环境管理权的性质
      • 三、国家环境管理权的内容
    • 第二节 国家环境管理体制
      • 一、国外国家环境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
      •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
      • 三、环境管理机构
      • 四、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
  • 第六章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
      • 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 第二节 “三同时”制度
      • 一、“三同时”制度概述
      • 二、“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三、“三同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三节 环境许可制度
      • 一、环境许可制度概述
      • 二、环境许可的管理程序
    • 第四节 排污收费制度
      • 一、排污收费制度概述
      • 二、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三、排污收费制度改革
    • 第五节 限期治理制度
      • 一、限期治理制度概述
      • 二、限期治理的内容
      • 三、限期治理制度的完善
    • 第六节 清洁生产制度
      • 一、清洁生产制度概述
      • 二、清洁生产的内容和实施措施
      • 三、清洁生产制度的完善
    • 第七节 生态补偿制度
      • 一、生态补偿制度概述
      • 二、生态补偿制度的内容
      • 三、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
  • 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第一节 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二、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三、海洋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第二节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三、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四、危险物品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 第一节 环境要素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 一、土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 二、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 三、森林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 四、草原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 五、渔业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 六、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 七、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制度
    • 第二节 特殊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
      • 一、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
      • 二、风景名胜区保护法律制度
      • 三、国家公园保护法律制度
  • 第九章 环境法律责任
    • 第一节 环境法律责任概述
      • 一、法律责任
      • 二、环境法律责任的含义
    • 第二节 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 一、环境民事责任的含义
      • 二、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三、环境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 四、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 第三节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 一、环境行政责任的含义
      • 二、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三、环境行政责任的责任方式
    • 第四节 环境刑事法律责任
      • 一、环境刑事责任的含义
      • 二、环境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三、我国刑法对于环境犯罪的规定
    • 第五节 专门环境法律责任
      • 一、专门环境法律责任的含义
      • 二、专门环境法律责任的发展趋势
  • 第十章 环境侵权救济制度
    • 第一节 环境侵权及其救济概述
      • 一、环境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 二、环境侵权救济的含义
    • 第二节 环境侵权的非诉救济
      • 一、环境侵权非诉救济的具体形式
      • 二、我国环境ADR的问题
      • 三、环境侵权非诉救济的发展
    • 第三节 环境侵权的诉讼救济
      • 一、环境侵权诉讼救济概述
      • 二、环境民事诉讼
      • 三、环境行政诉讼
  • 第十一章 国际环境法
    •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的产生
      • 一、国际环境问题与国际环境法
      • 二、国际环境法的含义
    •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一、国家环境资源主权原则
      • 二、资源共享原则
      • 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四、国际合作原则
      • 五、预防原则
    •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 一、大气及气候保护制度
      • 二、海洋环境保护制度
      • 三、江河流域环境保护制度
      • 四、自然资源、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 五、危险物质和活动管理制度
    • 第四节 国际环境法的实施
      • 一、国内实施机制
      • 二、国际实施机制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