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讲解


作者:
张澍军 主编
定价:
30.40元
ISBN:
978-7-04-018800-4
版面字数:
36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99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6-07-15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哲学

本书的立意和写作导向,主要是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提供一部教材,兼为哲学课教师教学参考和本科学生自学之用。因此本书设置的每一“讲”均由五部分构成: (一)文献综述。主要是对本“讲”领域理论思想的已有研究成果作出综述,以利于把握相关内容的前沿课题、主要线索和来龙去脉;(二)教育教学逻辑。主要是对本“讲”领域理论内容的逻辑关系和教育教学的逻辑思路设计做出分析,以便于教师教学或学生自学时参考;(三)理论内容。主要是对本“讲”领域理论内容做出创新性阐述及提供研讨题目;(四)方法论意义。主要是对本“讲”领域理论思想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及学科性地位给出交代,以利于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五)主要参考文献。附列本“讲”领域研究的切近性参考文献目录,便于读者进一步研究探讨之用。

  •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
    • 一、文献综述
      • (一) 当代哲学变革与哲学观问题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和创新发展
      •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 二、教育教学逻辑
      • (一) 哲学与哲学观
      • (二) 哲学的一般性质和特征
      •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 (四) 学习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 三、理论内容
      • (一) 哲学的生命力与哲学的现实性
      • (二)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
      • (三) 马克思主义与方法的关系
      •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 四、方法论意义
      • (一) 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方法是一个基本的分析方法
      • (二)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特征
    • 五、主要参考文献
  •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及其现代价值
    • 一、文献综述
      • (一) 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理论与缺陷
      • (二) 科学发展对哲学物质观的重要作用
    • 二、教育教学逻辑
      •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主要思想和教学理路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教学与科研
    • 三、理论内容
      •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与其他哲学观的关系
      •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丰富与发展
    • 四、方法论意义
    • 五、主要参考文献
  • 第三讲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文献综述
      • (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指称
      • (二) 关于实践范畴的基本含义及特征的界定
      • (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与实践转向
      • (四) 关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 (五) 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体系
    • 二、教育教学逻辑
      • (一) 实践领域理论内容的逻辑关系分析
      • (二) 实践领域理论内容的教育教学的逻辑思路设计
    • 三、理论内容
      • (一) 实践的内涵
      • (二) 人的主体性
      • (三) 实践的形式
      • (四) 实践与真理、价值的关系
      • (五) 有关实践其他方面问题的创新性研究
      • (六)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新质
    • 四、方法论意义
      • (一)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推进哲学思维方式的发展
      • (二) 创立了哲学的实践的主客体辩证法,为哲学理论及现实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
      • (三) 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 (四) 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为中国的革命与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南和保证
    • 五、主要参考文献
  • 第四讲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几个问题
    • 一、文献综述
      • (一) 关于辩证法的概念
      • (二) 关于辩证法的基本形态
      • (三) 关于实践辩证法
    • 二、教育教学逻辑
      • (一) 物质世界的辩证性质
      • (二) 辩证法学说的历史演变
      • (三)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 (四) 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 三、理论内容
      • (一)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内涵——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
      • (二) 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贡献
      • (三) 唯物辩证法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内容和特点
      • (四) 唯物辩证法面临的新挑战——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 四、方法论意义
    • 五、主要参考文献
  • 第五讲 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几个问题
    • 一、文献综述
      • (一) 关于认识论与本体论问题
      • (二) 关于反映的认识论含义
      • (三) 关于情感、意志的认识论意义
      • (四) 关于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同一性问题
      • (五) 关于认识论的主体性研究
      • (六) 关于价值与认识的讨论
      • (七) 关于真理的讨论
      • (八) 关于认识论的现代发展
    • 二、教育教学逻辑
      •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中引发的变革
      • (二) 认识系统结构中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 (三) 认识过程中的反映、选择和建构
      • (四) 认识过程的非理性因素
      • (五) 真理和价值
    • 三、理论内容
      • (一) 认识论的历史变革与现实发展
      • (二) 认识系统结构中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 (三) 认识过程中的反映与创造
      • (四) 认识过程的非理性因素
      • (五) 真理与价值
    • 四、方法论意义
    • 五、主要参考文献
  • 第六讲 唯物史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 一、文献综述
      • (一) 关于唯物史观作为社会发展理论的内涵、理论定位的研究状况
      • (二) 关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状况
      • (三) 唯物史观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关系研究
    • 二、教育教学逻辑
      • (一)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理论地位是本讲的逻辑切入点
      • (二) 唯物史观的理论构架是本讲的理论重点
      • (三) 唯物史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 (四) 坚持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的现代化是本讲的逻辑归宿
    • 三、理论内容
      • (一)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理论地位
      • (二) 唯物史观的理论构架
      • (三) 唯物史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 (四) 坚持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 四、方法论意义
    • 五、主要参考文献
  • 第七讲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动力的几个问题
    • 一、文献综述
      • (一) 国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 (二)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 二、教育教学逻辑
    • 三、理论内容
      • (一) 人类对社会规律的探索及社会规律的特点
      • (二)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 (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主义改革
      •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四、方法论意义
    • 五、主要参考文献
  • 第八讲 社会意识、精神生产和文化建设
    • 一、文献综述
      •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精神生产问题的主要论述
      • (二) 国内学界有关社会意识、精神生产问题的讨论
    • 二、教育教学逻辑
    • 三、理论内容
      • (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二) 社会意识的层次、形式与社会思想文化结构
      • (三) 社会的精神生产和文化发展
    • 四、方法论意义
      • (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
      • (二) 切实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塑造主流文化精神
    • 五、主要参考文献
  • 第九讲 关于价值和价值观念的几个问题
    • 一、文献综述
      • (一) 价值理论研究的主要脉络
      • (二) 关于价值的哲学规定
      • (三) 价值观念及其历史运动
    • 二、教育教学逻辑
    • 三、理论内容
      • (一) 厘清哲学价值概念必须注入唯物史观精神
      • (二) 价值观念生成和运行中的基本矛盾
      • (三) 人类全部实践是事物价值的“实际确定者”
    • 四、方法论意义
      • (一) 价值理论在哲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二) 价值观选择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 五、主要参考文献
  • 第十讲 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 一、文献综述
      • (一) 先前哲学对于人的研究
      • (二) 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几种误解
    • 二、教育教学逻辑
    • 三、理论内容
      • (一) 人性与人的本质
      • (二) 社会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
      • (三)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 四、方法论意义
    • 五、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