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崔功豪 魏清泉 刘科伟
定价:
52.20元
ISBN:
978-7-04-018977-3
版面字数:
63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45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06-07-31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地理科学类
二级分类:
地理科学类核心课
三级分类:
区域分析与规划

本书根据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当前区域规划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从提高区域规划科学性、实用性出发,系统阐述了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论和分析编制办法。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以区域分析为主,在介绍了区域概念,阐明了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分析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后,重点对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经济社会背景、技术支持条件、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区域优势与分工和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方法阐介,以作为区域规划的基础和依据。后半部分以区域规划为中心,简述了区域规划的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程序,回顾了中外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阐述区域规划主要理论,探讨区域发展战略,并就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发展与布局、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区域基础设施,城镇体系以及生态环境等各项规划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本书理论与实际结合,系统阐述和重点探讨结合,既具有教材的特点,也具研究特色,可作为高校地理系、规划系、经济系等有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经济与发展规划部门,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部门,国土规划与土地利用部门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与研究部门参考。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 一、区域的概念
      • 二、区域的划分
    • 第二节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 一、区域发展
      • 二、区域研究
      • 三、区域科学
      • 四、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之关系
    • 第三节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 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 三、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 一、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 三、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与生态补偿
    • 第三节 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 一、区域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
      • 二、区域发展中的外部性与区域间环境问题
  •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 一、区域经济背景
      •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 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
      • 三、区域人口素质分析
      • 四、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
      • 五、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
    • 第三节 政策与制度
      • 一、政策与区域发展
      • 二、制度与区域发展
  •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 第一节 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 一、技术进步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二、区域科技条件评价
    •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 一、技术扩散
      •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 第五章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 第一节 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一、单一指标
      • 二、综合指标
    • 第二节 区域竞争力评价
      • 一、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 二、国家竞争力及其评价
      • 三、区域竞争力及其评价
    •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
      • 一、库兹涅茨理论
      • 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 三、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四、霍夫曼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五、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 第六章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 第一节 区域优势
      • 一、区域优势的概念及类型
      • 二、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 一、投资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 二、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原则
      • 三、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的方法
      • 四、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
  •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 一、产业的划分
      • 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 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 第二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与产业结构优化
      •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
      • 二、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
      •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 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 第八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
      •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 三、区域规划的内容
    • 第二节 区域规划类型
      • 一、按规划功能分类
      • 二、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
      • 三、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
    •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
      • 一、古代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
      • 二、区域规划的由来
      • 三、国外的区域规划
      • 四、中国的区域规划
    • 第四节 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 一、区域规划的方法
      • 二、区域规划的程序
  •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
    • 第一节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 第二节 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
      • 一、区域发展的“理想模式”
      • 二、目标体系
    • 第三节 战略抉择
      • 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
      • 二、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 三、提出战略构想
    • 第四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 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 二、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 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
      • 一、早期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
      • 二、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
      • 三、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 四、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
      • 五、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
      • 六、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
    • 第二节 核心-边缘理论
      •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
      •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
      • 三、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
      • 四、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 第三节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 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
      • 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核心
      • 三、点-轴开发模式
      • 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 五、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 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
      • 一、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
      • 二、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 三、城市圈层扩展的同期波动性和方向性
      • 四、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
  • 第十一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
    •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 一、土地
      • 二、土地利用
    •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 一、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
      • 二、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 一、土地类型
      • 二、土地利用分区
    • 第四节 区域管治
      • 一、“管治”的涵义
      • 二、空间管治的概念
      • 三、空间管治规划的作用
      • 四、区域空间管治的原则
      • 五、区域管治分区
    • 第五节 土地保护
      • 一、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 二、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 三、切实保护耕地
  • 第十二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 第一节 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 一、区域农业规划布局
      • 二、区域采矿业规划布局
    • 第二节 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 一、原材料工业(初步加工业)
      • 二、加工制造(组装)工业
      • 三、高新技术产业
      • 四、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布局
    • 第三节 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 一、第三产业规划布局概述
      • 二、传统商业与服务业规划布局
      • 三、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
      • 四、物流系统及物流中心规划布局
      • 五、闲暇产业(休闲产业)规划布局
  • 第十三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 第一节 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
      • 二、基础设施的性质
      • 三、基础设施的作用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 一、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
      • 二、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
      • 三、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 四、新世纪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展望
    • 第三节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 一、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 二、铁路网规划
      • 三、公路网规划
      • 四、水运网规划
      • 五、航空港规划
      • 六、综合运输网规划
    • 第四节 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 一、区域给水规划布局
      • 二、区域排水规划布局
      • 三、综合给排水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 第五节 区域电力规划
      • 一、电力规划的内容
      • 二、电力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 第六节 区域电信规划
      • 一、电信规划的内容
      • 二、电信规划中的几个任务
  •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 第一节 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概述
      •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演化与类型
      • 二、国外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 三、我国城镇体系研究与规划的发展历程
      • 四、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 五、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程序
    •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 一、区位条件与区内外联系
      • 二、自然资源条件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 三、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点分析
      •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基础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 五、生态环境状况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 六、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 一、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 二、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 三、城镇化水平预测
    • 第四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 一、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划
      • 二、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规划
      • 三、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四、城市经济区划分
    • 第五节 城镇体系规划类型
      • 一、按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 二、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 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 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与生态环境规划要求
      • 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
      • 二、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特点与要求
    • 第二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 一、准备阶段
      • 二、编制阶段
      • 三、报批阶段
    • 第三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内容
      •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
      •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 三、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 四、规划方案优化与决策
      • 五、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
    • 第四节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 一、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规划
      • 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 三、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 四、水污染控制规划
    • 第五节 生态规划
      • 一、生态政区规划
      • 二、自然保护规划
    • 第六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 一、生态环境预测方法与技术
      • 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技术
      • 三、总量控制技术
      • 四、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