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二版)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作者:
耿骞 韩圣龙 傅湘玲
定价:
35.00元
ISBN:
978-7-04-022686-7
版面字数:
57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75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出版时间:
2008-01-15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计算机/教育技术类
二级分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之一。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有关概念、技术与方法,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类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管理、软件工程理论、分析设计原理与方法、软件测试、开发工具与集成开发环境等。
  与第一版相比,本书在结构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补充了大量近年来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最新技术与方法。本书突出实用性和分析设计方法,注重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初学者对系统分析设计的环境有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讲述。在面向对象分析部分,介绍了UML建模语言、系统构架、设计模式、持久对象的映射等内容,并介绍了如何利用Visio和Rational Rose进行系统建模。
  本书既强调整体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新颖性,又注重内容的精炼性和实用性。全书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类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或专科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使用,并可供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人员参考。
  • 第1章 信息系统概要
    • 1.1 信息与信息资源开发
      • 1.1.1 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 1.1.2 信息化及其意义
      • 1.1.3 信息资源开发
    • 1.2 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类型
      • 1.2.1 信息系统的功能
      • 1.2.2 信息系统的类型
    • 1.3 信息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1.3.1 信息系统的组成
      • 1.3.2 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
    • 1.4 信息系统开发
      • 1.4.1 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 1.4.2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 1.4.3 系统开发的过程模型
      • 1.4.4 系统开发的方法
      • 1.4.5 开发工具与环境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2章 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
    • 2.1 管理信息系统
      • 2.1.1 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
      • 2.1.2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
      • 2.1.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 2.1.4 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
    • 2.2 决策支持系统
      • 2.2.1 决策支持及相关概念
      • 2.2.2 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 2.2.3 模型管理技术
      • 2.2.4 其他决策支持技术
    • 2.3 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
      • 2.3.1 数据仓库的概念与特点
      • 2.3.2 多维模型和体系结构
      • 2.3.3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操作
      • 2.3.4 数据集市
    • 2.4 专家系统
      • 2.4.1 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
      • 2.4.2 专家系统的结构
      • 2.4.3 知识表示与机器推理
    • 2.5 办公自动化系统
      • 2.5.1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 2.5.2 工作流管理与工作流管理系统
    • 2.6 电子商务系统
      • 2.6.1 电子商务概述
      • 2.6.2 电子商务系统的组成
      • 2.6.3 电子商务支付系统
      • 2.6.4 电子商务系统安全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3章 信息系统规划与业务流程重组
    • 3.1 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 3.1.1 ISP的主要内容框架
      • 3.1.2 信息系统规划过程
    • 3.2 战略规划的方法
      • 3.2.1 战略集转化方法
      • 3.2.2 关键成功因素法
      • 3.2.3 企业系统规划法
      • 3.2.4 其他规划方法
    • 3.3 可行性研究
      • 3.3.1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 3.3.2 可行性研究的过程
      • 3.3.3 可行性研究的文档
    • 3.4 业务流程重组
      • 3.4.1 企业流程和业务流程重组
      • 3.4.2 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和工具
      • 3.4.3 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4章 系统分析的结构化方法
    • 4.1 系统分析的任务与方法
      • 4.1.1 系统分析的目的与任务
      • 4.1.2 需求分析与需求获取
      • 4.1.3 需求变更与需求变更管理
      • 4.1.4 需求规格说明
    • 4.2 JAD与RAD
      • 4.2.1 JAD
      • 4.2.2 RAD
    • 4.3 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 4.3.1 数据流分析方法和数据流图
      • 4.3.2 数据流图的层次结构
      • 4.3.3 数据流图的绘制步骤和工具
      • 4.3.4 数据字典
      • 4.3.5 处理过程描述
    • 4.4 数据存储分析与设计
      • 4.4.1 数据库系统下的数据管理
      • 4.4.2 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 4.4.3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 4.4.4 数据依赖与关系规范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5章 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
    • 5.1 面向对象分析
      • 5.1.1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5.1.2 面向对象分析的任务
      • 5.1.3 面向对象分析的方法
    • 5.2 统一建模语言(UML)
      • 5.2.1 UML的产生及特点
      • 5.2.2 UML的构成
      • 5.2.3 视图
      • 5.2.4 图
      • 5.2.5 模型元素
      • 5.2.6 通用机制
      • 5.2.7 UML中的图在建模中的作用
    • 5.3 统一过程下的UML建模
      • 5.3.1 需求捕获工作流
      • 5.3.2 分析工作流
      • 5.3.3 设计工作流
      • 5.3.4 实现工作流
      • 5.3.5 测试工作流
    • 5.4 UML分析建模
      • 5.4.1 用例建模
      • 5.4.2 静态建模
      • 5.4.3 动态建模
    • 5.5 UML建模工具
      • 5.5.1 Visio
      • 5.5.2 RationalRose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6章 结构化设计
    • 6.1 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 6.1.1 系统设计的任务
      • 6.1.2 系统设计的原则
    • 6.2 结构化设计
      • 6.2.1 概要设计
      • 6.2.2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 6.2.3 内聚与耦合
      • 6.2.4 过程设计及其工具
      • 6.2.5 设计规格说明
    • 6.3 面向数据结构的过程设计方法
      • 6.3.1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思想
      • 6.3.2 Jackson方法
      • 6.3.3 Warnier方法
    • 6.4 代码设计
      • 6.4.1 代码的作用及设计方法
      • 6.4.2 分类标识及其设计
      • 6.4.3 代码标识体系的标准化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7章 面向对象设计
    • 7.1 面向对象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 7.1.1 面向对象设计的任务
      • 7.1.2 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
    • 7.2 软件系统构架与构架模式
      • 7.2.1 软件构架的概念和作用
      • 7.2.2 分层构架模式
      • 7.2.3 黑板模式
      • 7.2.4 管道/过滤器模式
      • 7.2.5 代理模式
      • 7.2.6 MVC模式
      • 7.2.7 PAC模式
      • 7.2.8 反射模式
      • 7.2.9 微核模式
    • 7.3 设计模式
      • 7.3.1 什么是设计模式
      • 7.3.2 设计模式的类型
      • 7.3.3 工厂方法与抽象工厂模式
      • 7.3.4 单例模式
      • 7.3.5 享元模式
      • 7.3.6 门面模式
      • 7.3.7 桥接模式
      • 7.3.8 代理模式
      • 7.3.9 适配器模式
      • 7.3.10 调停者模式
      • 7.3.11 策略模式
      • 7.3.12 观察者模式
      • 7.3.13 命令模式
      • 7.3.14 解释器模式
      • 7.3.15 访问者模式
      • 7.3.16 状态模式
    • 7.4 数据存储与对象持久性
      • 7.4.1 对象持久性的意义和方案
      • 7.4.2 将逻辑对象映射到关系
      • 7.4.3 持久化框架
      • 7.4.4 使用可视化建模工具来生成DDL
    • 7.5 UML设计与实现模式
      • 7.5.1 UML中的实现模型
      • 7.5.2 Struts框架对MVC模式的实现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 8.1 人-机界面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 8.1.1 人-机界面设计的任务
      • 8.1.2 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
    • 8.2 人-机界面的类型
      • 8.2.1 基于文本的命令界面
      • 8.2.2 图形界面
      • 8.2.3 直接操纵界面
      • 8.2.4 多媒体界面
      • 8.2.5 多通道界面
    • 8.3 输入/输出设计
      • 8.3.1 输入设计
      • 8.3.2 输出设计
    • 8.4 用户体验设计
      • 8.4.1 界面设计中的用户理念
      • 8.4.2 用户体验的推进模型
      • 8.4.3 用户体验设计的层次
      • 8.4.4 系统界面的内部映射———信息空间构建
    • 8.5 信息可视化
      • 8.5.1 信息可视化的概念和相关技术
      • 8.5.2 信息可视化交互技术
      • 8.5.3 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9章 系统实施与运行维护
    • 9.1 系统实施的任务及管理
      • 9.1.1 系统实施的任务
      • 9.1.2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与开发管理
    • 9.2 编码与开发环境
      • 9.2.1 程序设计语言
      • 9.2.2 集成开发环境
      • 9.2.3 极限编程
      • 9.2.4 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
    • 9.3 开放源码
      • 9.3.1 什么是开放源码软件
      • 9.3.2 开放源码软件的特点
      • 9.3.3 LAMPstack开源解决方案
    • 9.4 软件系统测试
      • 9.4.1 测试的目的与任务
      • 9.4.2 测试模型与过程
      • 9.4.3 测试的方法
      • 9.4.4 软件测试活动
    • 9.5 系统部署
      • 9.5.1 服务器部署
      • 9.5.2 存储部署
    • 9.6 系统转换
      • 9.6.1 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
      • 9.6.2 系统初始化
      • 9.6.3 系统转换的方式
    • 9.7 系统运行与维护
      • 9.7.1 系统运行
      • 9.7.2 系统维护
    • 本章小结
    • 习题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