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医学免疫学


作者:
张昌菊
定价:
26.00元
ISBN:
978-7-04-013362-2
版面字数:
39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42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3-09-05
读者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
一级分类:
医药卫生大类
二级分类:
医学类
三级分类:
基础医学

  本教材是根据卫生部、教育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类专科起点本科学历教育规划会议精神,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培养目标及全球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以适应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为准则,组织全国10余所高等院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编写而成。全书共20章,前十一章属于基础免疫学的内容,第十二章至第二十章属于临床免疫学的内容。
  本教材强调少而精,保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内容,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和再教育性,适当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新进展,注重基础与临床实际的结合。在内容的取舍、文图配合等方面作了调整。每章前有内容提要和学习目标,章后有复习思考题,全书最后有参考答案及中英文对照词汇表,便于自学和掌握要点。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医药院校成人教育、专升本、专科学生,也可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参考用书。
  •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概论
    • 第一节 免疫学基本概念
      • 一、免疫的本质
      •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特征
    •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概况
      •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 三、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
      • 四、免疫学发展趋势
    • 第三节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一、免疫学与预防医学
      • 二、免疫学与临床医学
      • 三、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 第二章 抗原
    •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 第二节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
      • 一、异物性
      • 二、理化性状
      • 三、免疫方式
      • 四、机体的应答能力
    •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一、抗原的特异性
      • 二、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一、根据抗原的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二、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否需要依赖T细胞
      • 三、根据抗原是否同时具有两种基本性能分类
    • 第五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 一、病原微生物
      • 二、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
      • 三、动物免疫血清
      • 四、异嗜性抗原
      • 五、同种异型抗原
      • 六、自身抗原
      • 七、肿瘤抗原
    • 第六节 超抗原和免疫佐剂
      • 一、超抗原
      • 二、免疫佐剂
  •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 三、免疫球蛋白的蛋白酶水解片段
    •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 一、同种型
      • 二、同种异型
      • 三、独特型
    •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及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 一、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 二、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抗体合成与抗体多样性
      • 一、基因结构
      • 二、抗体合成
      • 三、抗体多样性
    •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
      • 一、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 二、基因工程抗体
  • 第四章 补体系统
    • 第一节 概述
      •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 二、补体的命名
      • 三、补体的理化性质
    •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 一、经典激活途径
      • 二、旁路激活途径
      • 三、MBL激活途径
    •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 一、自行衰变调节
      • 二、补体调节蛋白的调节
    • 第四节 补体受体
      • 一、CR1(CD35)
      • 二、CR2(CD21)
      • 三、CR3(CD11b/CD18)
      • 四、CR4(gp150/95,CD11c/CD18)
      • 五、C5aR(CD88)和C3aR
    • 第五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
      • 一、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
      • 二、调理作用与免疫黏附作用
      • 三、炎症介质作用
      • 四、调节免疫应答
    • 第六节 补体系统与疾病
      • 一、补体检测及意义
      • 二、与补体功能表达有关的疾病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一、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
      •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
      • 一、主要作用于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
      • 二、主要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的细胞因子
      • 三、作用于骨髓干细胞的细胞因子
      • 四、其他重要的细胞因子
    •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受体
      •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特点
    •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
      •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诊断
      • 三、细胞因子与疾病治疗
  • 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和CD的概念
      • 二、重要的CD分子
    • 第二节 黏附分子
      • 一、黏附分子的概念
      • 二、黏附分子的分类
      • 三、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 第三节 CD分子和黏附分子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 一、阐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 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三、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 第七章 MHC分子
    • 第一节 MHC的结构与特点
      • 一、小鼠MHC的结构
      • 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第二节 MHC的遗传特点
      • 一、多态性
      • 二、连锁不平衡和单元型
      • 三、HLA多态性的产生和意义
    • 第三节 MHC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一、MHCⅠ类分子
      • 二、MHCⅡ类分子
    • 第四节 HLA与医学
      • 一、HLA与器官移植
      • 二、HLA与疾病
      • 三、亲子鉴定与法医学研究
  • 第八章 免疫细胞
    •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
      • 一、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 二、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 第二节 淋巴细胞
      • 一、T淋巴细胞
      • 二、B淋巴细胞
      • 三、NK细胞
    • 第三节 抗原提呈细胞
      •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二、树突状细胞
      • 三、B淋巴细胞
    • 第四节 其他免疫细胞
      • 一、血管内皮细胞
      • 二、中性粒细胞
      • 三、嗜酸性粒细胞
      • 四、嗜碱性粒细胞
      • 五、肥大细胞
      • 六、红细胞
  • 第九章 免疫应答
    • 第一节 抗原提呈
      • 一、APC在引流淋巴管中浓缩抗原
      • 二、APC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
    •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一、T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
      • 二、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 三、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其效应作用
    •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 二、B细胞对TD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 三、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 四、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作用
    • 第四节 黏膜免疫应答
      • 一、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特点
      • 二、分泌性IgA及其胞吞转运作用
  • 第十章 免疫耐受
    • 第一节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 一、天然耐受现象
      • 二、实验诱导的免疫耐受
    • 第二节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 二、机体因素
    •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 一、T细胞免疫耐受
      • 二、B细胞免疫耐受
    • 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 一、建立免疫耐受
      • 二、终止免疫耐受
  •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一节 分子水平的调节
      • 一、抗原的调节
      • 二、特异性抗体的调节
      • 三、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的调节
    •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
      • 一、T细胞的调节
      • 二、B细胞的调节
      • 三、NK细胞的调节
      • 四、巨噬细胞的调节
    • 第三节 整体水平的调节
      •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通路
      •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
    • 第四节 遗传水平的调节
      • 一、MHC对T细胞的选择调节
      • 二、B细胞的选择调节
      • 三、遗传因素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五节 群体水平的调节
      • 一、MHC基因的变异与选择
      • 二、MHC基因的遗传和进化
      • 三、群体水平的调节
  • 第十二章 超敏反应
    •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及机制
      •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个体差异性
      • 五、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第十三章 自身免疫病
    •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及分类
      • 一、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 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
      • 一、自身抗原的出现
      • 二、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异常
      • 三、遗传因素
    •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 一、自身抗体介导的组织损伤
      • 二、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介导的损伤
      • 三、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损伤
    •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 一、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原则
      • 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 第十四章 免疫缺陷病
    •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共同特征
      • 一、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 二、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征
    •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一、抗体(B细胞)免疫缺陷病
      • 二、T细胞免疫缺陷病
      • 三、联合免疫缺陷病
      • 四、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病
      • 五、补体系统缺陷病
    •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原因
      •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第十五章 免疫增生病
    • 第一节 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 第二节 淋巴细胞白血病
      •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三、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
      • 四、毛细胞白血病
    • 第三节 淋巴瘤
      • 一、何杰金病
      • 二、非何杰金淋巴瘤
    • 第四节 浆细胞恶性增生病
      • 一、多发性骨髓瘤
      • 二、巨球蛋白血症
      • 三、重链病
  • 第十六章 肿瘤免疫
    • 第一节 肿瘤抗原
      •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法
      • 二、根据肿瘤发生的分类法
    •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 一、细胞免疫机制
      • 二、体液免疫机制
    •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 一、肿瘤细胞缺乏激发机体免疫应答的成分
      • 二、肿瘤抗原诱发的免疫抑制
      • 三、肿瘤细胞抗凋亡或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与免疫治疗
      •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 第十七章 移植免疫
    • 第一节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 第二节 同种异基因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
      • 一、移植抗原
      • 二、同种异基因移植抗原的识别
      • 三、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 四、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损伤机制
    • 第三节 临床移植
      • 一、同种异基因移植
      • 二、异种移植
    • 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 一、组织配型
      • 二、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 三、诱导免疫耐受
      • 四、免疫抑制剂
      • 五、其他免疫抑制措施
  • 第十八章 抗感染免疫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 一、屏障结构
      • 二、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
      • 三、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分子
    • 第三节 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 一、抗细菌的特异性免疫
      • 二、抗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 三、抗真菌免疫
  • 第十九章 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 第一节 免疫预防
      • 一、人工主动免疫
      • 二、人工被动免疫
      • 三、计划免疫
      • 四、人工免疫注意事项
    • 第二节 免疫治疗
      • 一、主动免疫治疗
      • 二、被动免疫治疗
      • 三、免疫增强剂
      • 四、免疫抑制剂
  •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
    •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 一、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 二、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类型
    • 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检测
      • 一、免疫细胞及其亚类
      • 二、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 第三节 免疫分子的检测
      •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 二、补体各成分及其受体的检测
      • 三、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 四、CD分子、表面受体和黏附分子的检测
  • 附录一 思考题答案要点
  • 附录二 医学免疫学词汇(及缩写)英中
  • 文对照
  •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